师:同学们,我们现在聚焦在第四部分“勇斗小鬼子”这一内容。在这一部分当中,你觉得哪些情节触动了你,哪些地方最能够看出雨来是小英雄的?下面,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第四部分,开始。
(学生默读课文,教师巡视)
师:不着急,课文比较长,想一想,我找的这个地方,为什么能够看出雨来是优秀的?
师:好,我们来交流,请这位同学。
生:因为雨来在鬼子那些白糖、金戒指的诱惑下并没有说出李大叔在哪里。
师:哦,她找的是这样的一个情节,雨来在敌人诱惑的情况下,也没有说出李大叔在哪里,从这个地方可以看出来,对不对?
师:你从哪些情节可以看出来?好,这位同学。
生:敌人折磨雨来,但是雨来还是没有说出李大叔藏身的地方。
师:非常好,那么从哪些句子可以看出敌人是在折磨、毒打雨来呢?
生:(朗读课文)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一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揪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了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师:嗯,从这些语言的描写,可以看出雨来的什么?
生:可以体会出雨来被小鬼子折磨得很痛苦。
师:很痛苦,但是没有屈服,可以看出他的?
生:可以看出他为了李大叔能够脱险吃了很多的苦头。
师:非常好,雨来吃了很多苦头,非常勇敢,老师把这一段呈现出来。
(PPT出示相关内容)
雨来摇摇头,说:“我在屋里,什么也没看见!”
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他向前弓着身子,伸出两只大手。啊!那双手就像鹰的爪子,扭着雨来的两只耳朵,向两边拉。雨来疼得直咧嘴。鬼子又抽出两只手来,在雨来的脸上打了两巴掌,又把他脸上的肉掀起一块,咬着牙拧。雨来的脸立刻变成白一块,青一块,紫一块。鬼子又向他胸脯上打了一拳。雨来打个趔趄,后退几步,后脑勺正碰在柜板上,但立刻又被抓过来,肚子撞在炕沿上。
雨来半天才喘过气来,脑袋里像有一窝蜂,嗡嗡地叫,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
“我们是中国人,
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鬼子打得累了,雨来仍是咬着牙,说:“没看见!”
我请一个同学再来读一读,从这段话当中,我们可以读出什么样的情绪呢?好,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课文片段。
师:好,你的朗读想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
生:雨来誓死也不愿意说出李大叔藏在哪?
师:誓死也不愿意说出李大叔藏在什么地方,我非常敬佩,传递出一种非常敬佩的情绪。
师:那么这一段话还应该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想一想?还能怎么读,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好,这位同学。
生:雨来爱国的精神。
师:你是怎样读到的?
生:因为他掩护抗日英雄,誓死也不肯说出在哪里。鬼子折磨他,他也不说出。
师:特别是读到哪些地方的时候,我们的眼睛有些湿润了,一种深沉的情感在心中产生呢?
生:他两眼直冒金花,鼻子流着血。一滴一滴的血滴下来,溅在课本那几行字上:“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的祖国。”
师:嗯,就像国庆长假期间,老师听到《我和我的祖国》的时候,一种深沉的情感就产生了,我不知道什么叫爱国,但是当我听到这首歌词的时候,当读到这句话的时候,我的心被击中了。击中你了没有?
生:击中了。
师:非常好。这段话还能够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呢?我们在朗读的时候,还应该传递出什么样的情绪呢?
师:扁鼻子军官的眼光立刻变得凶恶可怕。还能够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这位同学。
生:扁鼻子军官就是被雨来肚子一套火气全都冒出来了,十分恶毒。
师:恶毒,我们非常憎恨这个小鬼子,对不对啊?
生:对。
师:所以,这种憎恨的情绪也可以在朗读中传递出来的,对不对啊?
生:对。
师:非常好。我在朗读这一段话的时候,我在想,雨来还这么小,和我们差不多,就遭到了鬼子这么残忍的毒打,还能够产生出一种同情的、担心的、担忧的情绪在里面,对不对?所以这段话当中,有担心、有同情、有敬佩、有自豪,也有一种憎恨,还有对祖国的一种很深沉的情感在里边。这都要通过我们的朗读把它表现出来,哪位同学再来读读这段话,谁愿意读?好,这位同学,请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PPT出示的课文片段。
师:好,我们一起把这一自然段读一读,雨来摇摇头说,一起读。
生:齐读PPT出示的课文片段。
师:同学们,我们这篇课文并没有写到雨来的牺牲,也没有写到其他人员的牺牲。但是这段话,还是能够看出来战争的一种残酷性,对不对?
生:对。
师:有人说,像这样一种描写,有些血腥描写的语言不应该编入我们的小学课本,你认同这种说法吗?为什么?好,这位同学说说看。
生:如果不编入的话,我们就不知道那些抗日英雄是如何搏斗,是如何牺牲的?
师:对,因为我们没有经过战争的岁月,我们不知道像我们这么大的孩子那个年代是怎么过的。非常好,谁还有?
生:我觉得应该加入课本,因为我们没有生在战争年代,也没有体会过比我们没有大多少的孩子经历过那么多的痛苦。
师:嗯,非常好,我们在这样的课文当中可以遇见那个年代的孩子们,对不对?好,还有吗?这位同学。
生:我觉得应该编入进来,如果不编入进来,我们就不知道如何热爱自己的祖国。
师:对,要热爱祖国,要热爱和平,对不对啊?有了这篇课文,就会让我们更加热爱和平,对吧?同时,如果有一天需要我们站出来,我们也不会畏惧战争。
师:同学们,这一段话直接和小英雄连在一起,对不对?所以同学们读得非常好。那么,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和第二部分上夜校读书,好像与小英雄没有直接的联系,这两部分,第一部分可以去掉吗?
生:不可以。
师:第二部分可以去掉吗?
生:不可以。
师:为什么?第一部分为什么不能去掉呢?好,这位同学说说看。
生:第一部分游泳本领高,如果没有写游泳本领高,那么最后小鬼子想把他打死在河里,他就游不走了。
师:也就说,第一部分和第五部分、第六部分都是有联系的,对不对?
生:对。
师:非常好。说得非常好,那么“上夜校读书”这一部分可以去掉吗?
生:不可以。
师:不可以,为什么?好,这位同学。
生:上夜校如果没有看到过课本上的几行字,就不能显示出他的爱国精神。
师:他上夜校读书不仅识字,而且识字的内容和刚才我们读过的“我们是中国人,我们爱自己祖国”有关,这说明他接受了一个什么样的教育?
生:不知道。
师:不知道,谁知道?你知道吗?
生:知道。
师:好,你说说看。
生:(慢吞吞地说)爱国。
师:爱国是吧?从小就有一颗爱国的种子在自己的心中生根发芽,对吧?正是因为他接受了这样的一种启蒙的教育,才有后边的机智,才有后边的那种勇敢,也是有联系的,对不对?
板块三:体味环境,感受作用
师:同学们,在课文的第一部分和课文的第五部分都写到了还乡河的景色,这些描写似乎与小英雄也没有直接联系,可以去掉吗?
生:(齐)不可以。
师:我请同学读一读第一部分的景物描写,谁愿意来读一读,谁一直举手,老师忽略了他,一直没有发言的,好,这位同学你来读一读。
生:(朗读课文)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风一吹,鹅毛般的苇絮就飘飘悠悠地飞起来,把这几十家小房屋都罩在柔软的芦花里。
师:好的,请坐,这是第一部分的景物描写。第五部分的景物描写我们一起来读读,好不好?
生:(齐读)太阳已经落下去。蓝蓝的天上飘着的浮云像一块一块红绸子,映在还乡河上,像开了一大朵一大朵鸡冠花。苇塘的芦花被风吹起来,在上面飘飘悠悠地飞着。
师:好,这两处景物描写可以去掉吗?我们请四个同学一起,我们来讨论一下,好吗?
生:好。
师:好,开始讨论。
(小组讨论,教师巡视,并引导学生如何讨论,学生将讨论出的景物描写作用依次写在黑板上。)
师:我们班同学特别棒,有很多重要的发现。这位同学,你来说说看。
生:最后是因为芦苇,所以他才得救了。后面的芦苇写出来了,能够很好渲染气氛。
师:很好,渲染了气氛。把这个词写在黑板上(生板书“气氛”)。好,同学们,我们来看看我们同学的发现。为什么这两段与小英雄雨来没有直接联系,而不能去掉呢?我们一起来看下,第一个,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背景。
师:它交代了这个背景。晋察冀边区的还乡河,表明了是抗战的时期,能去掉吗?不能去掉。第二个作用,我们再一起来看看,一起读。
生:(齐读)地点。
师:它交代了故事发生的地点,交代了故事发生的……一起读。
生:(齐读)环境。
师:这是一个什么样的环境呢?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战斗的场所。
师:为什么是战斗的场所,我想请同学们来解释下。好,请这位同学。
生:因为这里是抗日根据地。
师:是抗日革命根据地,而且芦花村的这个环境大家都知道,还乡河长满了芦苇,便于和敌人打游击,对不对?所以说,这里设置了一种战斗的场所。这个非常重要,非常重要。好,我们再来看一下,为什么不能去掉呢?好,我们来看看,这里渲染了一种气氛,一起读。
生:(齐读)气氛。
师:而且还突出了一种什么?一起读。
生:(齐读)心情。
师:第一部分描写了一种什么样的心情?“芦花开的时候,远远望去,黄绿的芦苇上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白雪。”从这段话,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谁说,你说好吗?
生:作者觉得芦花村很美。
师:美,很轻松、很惬意、很诗意、很自然,那种很愉悦的一种氛围,对不对?所以作者使用的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好像盖了一层厚厚的什么?(白雪)。用“白”这种颜色来传递这种情绪。说得非常好,那么第二部分的环境描写,传递出一种什么样的情绪?人们听说雨来被鬼子枪毙了,人们的心情是怎么样的?这位同学,你请说。
生:伤感。
师:嗯,伤感、压抑、沉重、痛苦,对不对?所以作者在选择的颜色上使用了什么样的颜色?
生:红色。
师:对,红色,你们发现了吗?第一部分使用的颜色是白色,而第二部分使用的颜色为红色,红色让人想到的是什么,一起说。
生:(齐说)鲜血。
师:鲜血。说得非常好,所以说,这里面渲染了气氛,描写了人们的心情,能够去掉吗?
生:不能去掉。
师:对,不能去掉。说得非常好。好,这个大家一起读。
生:(齐读)过渡。
师:还起到了一种过渡的作用,第二部分起到的是承上启下的作用。这两段话都引出了课文中的主人公,引出了具体的人物,对不对?还有众多的发现,我们一起把这两部分再来读一读。“芦花开的时候……”读。
生:(齐读)
板块四:情景渲染,学会表达
师:同学们,课文第一部分写到了还乡河,第五部分也写到了还乡河,那么同学们想一想,我们课文的结尾,可不可以写上还乡河的景色呢?我们一起把结尾来读一读。
(PPT出示)
生:(齐读)
师:在这个地方,如果我们加上一小段话来描写还乡河的景色,你会写吗?我们来试一试,好不好?还乡河的芦苇怎么样?河水怎么样?虫子怎么样?小鸟怎么样?打开你的想象,我们给课文补一段描写还乡河景色的结尾,听清楚了吗?
生:(齐说)清楚了。
师:好,开始工作。
(学生纸上表达,教师巡视引导。)
师:同学们,由于时间关系,我们这节课的时间是40分钟,现在刚刚40分钟,所以,我们来交流一下,好吗?
生:(齐说)好。
师:我们盛泽实验小学的学生特别棒,会读书,会写作,刚才我们在黑板上,还有很多没有发现的地方,像埋下伏笔,像引出人物等等,这些发现让老师大吃一惊,我相信你们的表达,也会让老师大吃一惊,对吗?好,这位同学,你先读一读。
生:“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还乡河的小鸟高兴地唱起了歌,虫子也开心地跳起了舞,一只只小动物拿起小树枝往天上扔。
师:“往天上扔”想表达一种什么样的情绪。
生:想庆祝雨来没有死。
师:哦,这是一种庆祝的动作,好,非常好,请坐。还有谁想来表达,好,这位同学。
生:“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天上的云舞动了起来,似乎在庆祝,芦苇上的鸟儿向远处飞去,似乎是在告诉乡亲们这一喜讯。
师:嗯,天上的云舞动起来,写得多么有诗意,给她掌声。而且这样的表达也恰恰传递出了人们的一种情绪,非常好。这位同学,你来读读你写的内容。
生:“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还乡河的河水是那么清澈,可以看到河里的鹅卵石,芦苇像士兵一样保护着芦花村。
师:同学们听出来了吗,他的哪一个表达特别有新鲜感,传递出了一种情绪,这位同学。
生:芦苇像一个个士兵保护着芦花村。
师:非常好,还乡河的芦苇,它挺立着,就像一排排士兵在守卫着还乡河、守卫着芦花村、守卫着晋察冀抗日根据地、守卫着大家安定的生活。这种表达非常有新鲜感,给他掌声。还有谁愿意来表达自己的发现?这位同学,请你。
生:“啊!”大家都高兴得叫起来,“雨来没有死!雨来没有死!”还乡河的芦苇在微风中跳着舞,河水哗哗地流着,虫子在树上唱着歌,仿佛都在庆祝我们的小英雄雨来平平安归来。
师:好,掌声!好,同学们,还乡河的芦苇像一排排士兵,还乡河的河水哗哗地流淌着,似乎是在唱一首英雄的赞歌,对吗?课文就上到这个地方。同学们,下课。
生:(班长)起立。
师:同学们再见。
生:老师再见,老师们辛苦了。
师:很有仪式感啊,谢谢同学们啊!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