遗恨千年的《兰亭序》真迹究竟在哪里?

posted in: 办公技巧 | 0

我国是一个拥有着五千年历史的文明古国,经历了无数次的朝代更换,为人类留下了许多灿烂的文化瑰宝。但不幸的是,有一些文化珍品已经下落不明。在所有失传的历史文物中,最让人惋惜的当属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的《兰亭序》真迹。

永和九年,农历三月初三这天,王羲之召集了一众文人雅士相约在会稽山阴的兰亭,饮酒赋诗,各抒怀抱。会后,大家把此次集会所作的所有诗赋抄录成集,并推举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篇序文,记录这次雅集,著名的《兰亭序》由此诞生。

兰亭集序ppt_兰亭集序ppt优秀课件_兰亭集序ppt免费下载

《兰亭序》全文28行、324字,通篇遒媚飘逸,字字精妙,有如神助。其中的20个“之”字,竟无一雷同,堪称书法史上的一绝。王羲之日后每每重写,皆不如兰亭那次的酒酣之作,宋代书法大家米芾更是称其为“中国行书第一帖”,许多喜爱书法作品的人不禁为之心动,纷纷临摹。

开创了“贞观之治”的唐太宗李世民,也对书法情有独钟,是王羲之的“死忠粉”,力图搜集其全部作品真迹,尤其对《兰亭序》更是念念不忘。于是他利用权力之便,派人各处搜寻《兰亭序》真迹的下落。

据说,王羲之对自己所做的《兰亭序》甚是得意,将其作为了传家之宝,一直传到七世孙王法极手中。王法极也继承了王羲之的衣钵,精勤书法,后来在永欣寺出家做了和尚,法号智永。其弟子辩才博学多才,精于琴棋书画,智永百年后,便把这一墨宝传给了他。辩才深知《兰亭序》的价值,一直小心翼翼的保管着。每有人问起《兰亭序》便装憨作痴,推说自己年轻时在侍候先师智永的时候确实见过《兰亭序》,但经过几十年的战乱,早已不知去向。原以为事情可以瞒天过海,直到一名叫“萧翼”的书生出现……

某天傍晚,辩才在寺中遇见萧翼,见他一派落魄书生的模样,顿生怜悯之心,便主动上前询问攀谈。一来二去,两人聊得很是投机,下棋、弹琴、谈诗论文,一副相见恨晚的样子。辩才还命人打开新酿的酒待客,酒酣耳热之际,二人诗酒唱和,通霄达旦,一直玩到天亮。萧翼离开时,辩才请他日后常来。

没过两天,萧翼再次来到永欣寺,专门找辩才喝酒谈诗。慢慢慢慢,二人愈发熟络。有一天,萧翼拿出了自己模仿梁元帝画的一幅《职贡图》,辩才十分欣赏,并就此和萧翼谈论起了书画。萧翼说自己从小就跟家父练习二王的书法,现在虽然流落他乡,身边还带了两幅二王真迹,便拿出来与辩才欣赏。辩才看后大加赞赏,越说越兴奋,激动之下拿出了智永传给他的《兰亭序》真迹,想让萧翼开开眼。

没料到,在萧翼仔细观察一番后,脸色大变,迅速将此帖收入袖中,同时拿出了唐太宗颁布的有关诏书。

原来,萧翼是李世民派遣的监察御史,假扮书生接近辩才,就是为了骗取他手中的《兰亭集序》真迹,这就是历史上有名的“萧翼赚兰亭”的故事。

兰亭集序ppt免费下载_兰亭集序ppt_兰亭集序ppt优秀课件

每当人们说起《兰亭序》,都会对这个故事津津乐道。1973年,中国香港导演李翰祥执导三部系列片《风流韵事》,第一部便是《萧翼赚兰亭》。在电影的结尾,得知《兰亭序》被萧翼骗走后的辩才气得病倒在床。后来,听说昭陵被盗,《兰亭序》也被毁了,不禁哈哈大笑,从阁子里头拿出《兰亭序》书帖真迹。同时,对徒弟说,其实早就知道萧翼是朝廷命官,因为他带来的几件王羲之真迹,只有朝廷才有。自己假装上当受骗,是为了避免朝廷再来找麻烦。所以电影中所演的不是萧翼赚兰亭,而是辩才赚萧翼。

编剧这个脑洞开的也是真真令人服气。更让人服气的是一个叫王觉仁的资深传统文化研究者笔下的《兰亭序杀局》,围绕着《兰亭序》这一谜团竟能牵扯出来一整部的大唐史,既有对《兰亭序》的文化解密,又有唐太宗“四子夺嫡”的权谋争斗。《兰亭序》背后的秘密一个接着一个,随着故事的发展逐一浮出水面。让读者大呼:“我当年一定是背了假《兰亭序》!”

兰亭集序ppt优秀课件_兰亭集序ppt_兰亭集序ppt免费下载

而在《兰亭序杀局》中,监察御史萧翼也摇身一变成了玄甲卫中的有为青年萧君默,一面忠心耿耿,誓死效忠朝廷,一面又懊悔自己在寻找《兰亭序》的任务中辜负了一个女孩的信任,还害其家破人亡。一手使命,一手道义让他很难抉择,但最终他还是没有经受住自己良心的拷问,走向了正义的救赎之路。

到底《兰亭序》背后隐藏着怎样的惊天秘密?这一纸行书又是怎样搅动大唐国运的?

对这段故事感兴趣的朋友们可以去《兰亭序杀局》这本书中寻找答案。

总之,《兰亭序》的真迹还是被李世民得到了,于是龙颜大悦,随即命宫内的拓书人赵模、韩道政、冯承素、诸葛真等四人,将《兰亭序》拓写数本,赏赐给皇太子及诸位王子和近臣。此外,还有欧阳询、褚遂良、虞世南等名手的临本传世。

那么,唐太宗死后,王羲之的《兰亭序》真迹又到了哪里呢?

据史书记载:李世民在遗诏里说,要将《兰亭序》枕在脑袋下边。也就是说,这件宝贝应该在唐太宗的陵墓——昭陵。然而天有不测风,万万没想到,唐末五代的军阀温韬在任陕西关中北部节度使期间,竟然把昭陵给盗了!

史籍记载:“在镇七年,唐帝之陵墓在其境内者,悉发掘之,取其所藏金宝。”温韬进入昭陵的地宫后,见其建筑及内部设施之宏丽,跟长安皇城宫殿一模一样。墓室正中是太宗的正寝,床上放置石函,打开石函,内藏铁匣。铁匣里尽是李世民生前珍藏的名贵图书字画,其中最贵重的当推三国时大书法家钟繇和东晋时大书法家王羲之的真迹。打开一看,二百多年前的纸张和墨迹如新。于是这些稀世珍藏,全部被温韬取了出来。

但让人百思不得其解的是,在温韬列出的出土宝物清单上,却并没有《兰亭序》,而且此后亦从未见真迹流传和收录的任何记载。一些史学家由此推断,温韬盗掘匆忙草率,未作全面、仔细的清理,故真迹很可能仍藏于昭陵墓室某一更为隐秘之处。对此有人质疑说,温韬作为一个“盗墓老司机”,定对墓中珍贵之物了然于胸,不可能犯这种低级的错误。

史学界还流传另一个版本的说法,说唐太宗并没有用《兰亭序》陪葬,而是将其传给了同样喜欢书法艺术品的儿子李治。因此,就有人怀疑《兰亭序》并非随葬昭陵,而是被葬在唐高宗李治的陵墓,乾陵之中。

说来也是巧合,唐代皇陵共有十八座,温韬挖了十七座,唯独挖到乾陵时,风雨大作,遂无功而还。所以很多人更愿意相信,《兰亭序》的真迹就埋藏在还未开掘的乾陵之中。

总之,这一切到现在都没有一个定论,这个历史留给我们的谜题,只好交给时间去解答了。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