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两则 学习目标 1(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理解重点词句,领悟文中所讲的道理。 4(初步感受文言文的特点,激发学习文言文的兴趣。 学习重点: 了解故事内容,正确断句,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学习难点: 参考注释读懂每句话的意思,把句子读通顺。 课时:两课时 课型:新授课 学弈 学习目标: 1、初步感知文言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学会本课3个生字。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3、从课文中体会到学习必须专心致志、不能三心二意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能根据课后注释疏通全文,了解故事内容。体会文言文中“之”的用法。 学习过程: 一、明确任务,学习文言文 1、揭题,学习文言文。(板书:文言文) 2、回顾文言文的语言特点:简洁、难懂、有韵味 3、明确学习任务:挑战自我,攻克文言文难读难懂的特点,学好《学弈》这则文言文。 [设计意图]:现代认知心理学和教学设计研究证明,学习者之所以愿意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主要不是因为教师所采用的教学方法新颖或者教学情境生动有趣,而是他们了解到新的学习任务同自己后续的学习、生活有着什么样的联系。
所以,学什么、为什么学、用什么方式学,这是在任何教学活动开始之前教师必须与学习者沟通的。这也正是五星教学原理中的第一条原理“聚焦完整任务原理”。只有让学生明确了学习目标,才能更好地激发其学习动机,投入到学习中来。本教学设计将教学目标转化为“攻克难点,学好文言文”这个完整任务,寻找到了学生认知的“最近发展区”,使学生在原有的能力上能“跳一跳摘到桃子”,从而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自信心。 二、读准字音,读通文言文 1、师:常言道:千里之行,始于足下。请大家翻到课文,仔仔细细地读上四遍,读前两边的时候,注意生字和多音字,把文言文的字音读准确。读后两边的时候,注意把它念通顺,注意句子的停顿。明白吗, 2、学生初读文言文,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指名朗读,纠正字音。特别强调:诲(第四声)弓缴(多音字)弗(与“佛”区别) 其他学生分男、女生读全文,注意字音。 4、指名朗读,注意停顿。 特别强调:通国之善弈者也。 思援弓缴而射之。 为是其智弗若与, 5、师:有些句子到底该怎样停顿,个别字音到底该选哪个读音。光靠脑子瞎想是没用的,如果我们真正读懂了这些句子的意思,那么问题就能迎刃而解了。怎样才能读懂呢, 生:看下面的注释。
三、借助注释,读懂文言文 1、教师建议:(1)先借助注释自己读一遍,看哪些能读懂,哪些读不懂,做上记号。(2)读不懂的地方,前后左右同学借助注释互相补充,互相启发,共同解决。(暂定时间5分钟。) 2、解题。学弈:学习下围棋 形近字比较:弈——奕 3、指名学生用自己的话说说学下围棋这件事。学生评议、补充。 难点: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 俱:一起 回顾积累的成语中,哪些也带有“俱”,(一应俱全 两败俱伤 与时俱进) 体会古文、成语、现代文之间有着一定的联系。 [设计意图] 1、意义学习发生于学习者能够将新旧知识建立起联系。2、帮助回忆旧知识或激活提取到工作记忆不是一件一劳永逸的事情,它并非只是在课的准备阶段才出现的。为了减轻工作记忆的认知负荷,一般都赞成“适时适量”进行回忆。为此,本教学设计在学习中,多次出现联系已有知识将知识融会贯通的学习方法,以进一步提高学习的有效性。 4、选择文章主要内容:(课件出示) 《学弈》这篇课文主要讲的是( ) 1弈秋棋艺高超; 2弈秋怎样教导两个人学下围棋; 3两个人的学习态度不同,结果也不一样; 4两个人的智力上有差别。 四、抓住“之”字,读好文言文 1、文章的大意基本上读懂了,能在读懂的基础上把全文读得更通顺吗, 2、自由读文,读通顺,读流利。
3、师生合作读。师范读,生齐读,再指名读。 4、师:读到这儿,是不是都学完了呢,还有问题吗,老师有个难题考考大家,文中有个字出现的频率最高,能找到吗, 生:“之”。(出示幻灯片) 师:你能读懂几个,(前两个是助词相当于“的” 虽听之:弈秋的教导 射之:天鹅) 师:“虽与之俱学,弗若之矣。”有的同学认为是“一个人”,有的认为指“两个人”,你认为呢, 5、建议:默读,用不同符号分别画出两个人学艺时的不同表现。结合第三句的说法,想一想是与谁一块儿学习,又是谁不如谁呢, 6、根据学生回答板书。理解两个“之”是指同一个人。 7、指导读好相关的语句。读出自己对两个人不同的褒贬态度。如对第一个人表示欣赏、赞同;对第二个人的学习态度不予赞同,持批评的态度。(师:读文言文和现代文一样,也要读出自己的理解,读出自己的感情来。这样才能真正把文言文读好了。) 连起来读读2、3两句话,读出自己的感情。 10、面对不同的结果,孟子发出了自己的感慨。齐读。 读着这两句话,你有什么想说的吗,明白文中的道理。(做事应专心致志,不可三心二意。)读最后一句。 师:学到这儿,咱们不仅读懂了字面意思,还读出了深层的含义,读出了弦外之音,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读懂了。
难怪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设计意图]:对于借助注释了解整篇课文的大意并不是学生认知的难点。这样学习就没有太大的挑战,无法更好地吸引学生的注意,从而提高学习的效率,激发学习的主动性。为此,结合文本6次出现“之”这一特殊的语言现象,造成学生认知上的冲突,出现智力上暂时的不平衡,成为学习的难点,从而集中学生学习的注意力,推进有效教学的实施。 达成目标一和目标三 五、创设情境,背诵文言文。 1、是不是觉得文言文越读越有味道了, 2、出示不带标点的原文,能否来读。 自由练读(可以学着古人的样,摇头晃脑地读。)指名读,评议,挑战读,齐读。 3、出示插图,用文言文,给同桌讲讲这个故事。 达成目标二 六、小结方法,会学文言文。 还觉得文言文难学吗,以后,拿到文言文就可以怎样去学, 板书设计: 学 弈 专心致志 学 弗若之 思援弓缴 文言文 读懂 读通 读好 七、目标达成检测: 读课文,按要求做题。 弈秋,通国之____。使弈秋诲_____,其一人_______,惟弈秋之为听;一人虽______,一心以为有_____,思援弓缴而射之。虽与之俱学,______。为是其智弗若与,曰:_______。
1、按原文填空。 检测目标二 2、、选择恰当的解释。 其:A(其中 B(他,代词 C(那,那个 ?其一人专心致志。 ( ) ?为是其智弗若与, ( ) 与:A(连词,和 B(吗,语气词 C(给 ?为是其智弗若与, ( ) ?虽与之俱学。 ( ) 为:A(谓,说 B(因为 C(做,行 ?为是其智弗若与, ( ) ?事在人为 ( ) 检测目标一 3、解释下列句子的意思。 (1)思援弓缴而射之。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是其智弗若与,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目标一 4、在停顿恰当的句子后面打“?”。(“,”表示停顿)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弈秋,通国,之善,弈者也。 (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 思,援弓缴,而射之。 ( ) 5(使,弈秋,诲,二人弈。 ( ) 6(使,弈秋,诲二人,弈。 ( ) 检测目标二 5、跟弈秋学下围棋的两个人的表现有什么不同,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检测目标三 6、读了这篇课文,你明白了什么道理,选择正确答案打“?”。
A(学习必须专心致志,绝不可三心二意。 ( ) B(学习必须持之以恒,不能半途而废。 ( ) C(学习必须不怕困难,知难而进。 ( ) 检测目标三 反思: 整个教学设计,没有机械地套用教学用书,而是结合语文课的特点,结合文言文学习的特点,选择性地运用了其中几个原理,组织教学,最终的目的在于,如何达到“有效教学”,以实现“3E”,即效率高,效果好,主动性强。 两小儿辩日 学习目标: 1、 学会本课3个生字,能根据课后注释疏理文意。 2、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并复述故事。 3、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学习重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学习古人为认识自然、探求真理而善于动脑、大胆质疑的精神及孔子谦虚谨慎、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体会学无止境的道理。 预习: 1、读通读熟课文,注意文言文的断句。 2、思考课后习题。 3、搜集关于孔子的资料(生平、贡献、名言等)。 4、提出你不懂的问题。 一、背诵名言警句 同学们都预习了课文,知道孔子吗,请讲一讲。 孔子他也说过许多精辟的话,直到今天还给我们深深地启迪,能背一两句吗, 二、引入文章: 今天我们学的这则故事,可以让我们进一步了解孔子。
首先让我们来读一读文章,注意断句,把课文读通。 三、解题 (一) 师:题目是什么意思呢, (二) 生:两小儿讨论关于太阳的问题。 (三) 根据题目,你可以提出什么问题, (四) 师梳理一下问题,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 四、解文(小组学习讨论两小儿争辩的理由是什么,观点是什么,朗读,汇报) (一)了解两小儿各自不同看法是什么, 1、 师:两小儿对太阳有不同的看法,各自的看法是什么呢,把语句勾出来。 2、 生勾画。 3、 反馈。 4、 师:读一读第二自然段,根据下面的注释理解这段话是什么意思,两小儿各自的意见到底是什么, 5、 生反馈:一小儿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近,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远;一个孩子认为太阳刚出来的时候离人远,而到了中午的时候离人近。 6、 师板书:日始近、日中远、日始远、日中近 (二)了解两个孩子各自的理由是什么, 1、师:两个孩子争论的理由各自是什么呢,你们能找出这一段话吗, 2、孩子找句子。 3、反馈。 4、师:你们能根据下面的注释说说这一段话的意思吗,生分四人小组学习讨论。 5、反馈: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像车盖那么大,到了中午就像盘盂那么大,这不是远的事物小而近的事物大吗,一个孩子说:太阳刚出来的时候天气比较凉,而到了中午的时候就像把手放进热水里一样,这不是热的事物感觉暖和一些而离得远的事物凉些吗,师板书:近大远小、远凉近热。
达成目标一 (三) 诵读 读出语气,读出韵味,读出对比的感觉。抽读,比赛读,读出互不相让的感觉。 达成目标二 6、 你对这两个孩子的辩论有什么评价、看法呢,生应了解到两个孩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敢于辩论的精神。(自以为有道理) (五) 你们能解答这个问题吗, 生自由发言,发表自己的观点。 师总结归纳: 1、 远小近大的原因:A、早晨和中午的时候太阳距离地球的远近是一样的。由于视觉的误差。同一个物体,放在比它大的物体群中显得小,而放在比它小的物体群中则显得大。同样的道理,早晨的太阳,从地平线上升起来的背衬是树木、房屋及远山和一小角天空,在这样的比较下,此时的太阳就显得小了。B、同一物体白色比黑色的显得大些,这种物理现象叫做“光渗作用”。当太阳初升的时候,背景是黑沉沉的天空,太阳显得明亮;中午时,背景是万里蓝天,太阳与其亮度反差不大,就显得小些。 2、 日初凉、日中热的原因:A、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相同的时间、相待的面积里,直射比斜射热量高。B、在夜里,太阳照射到地面上的热度消散了,所以早上感到凉快;中午,太阳的热度照射到地面上,所以感到热。 (五)深入了解孔子,树立孔子形象。
1、 师:孔子是怎么回答这个问题的呢,两个孩子又怎么样了呢, 2、 生反馈:孔子不能回答,两个孩子笑着说,谁说孔子的知识又很多呢, 3、 对孔子的回答,你们怎么想, 4、 生:孔子那种知道就知道,不知道就不知道的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5、 师总结。学无止境。 达成目标三 四、背诵这个故事 板书: 两小儿辩日 日始近 日初远(近大远小) 日中远 日中近(远热近凉) 五、目标达成检测 ,、 基础练习 给下列划线字注音: 盘盂(yú) 孰(shú)为汝(rǔ)多知(zhì)乎 沧凉(cāng) 决(jué) 解释下列划线字: 孔子东游(向东) 辩斗(争辩) 问其故(原因) 去人近(距离) 探汤(热水) 多知(通智,智慧) 不能决(判断) 翻译下列句子 ? 我以日始出时去人近。 译句我认为太阳刚出来时距离人近。 ? 孰为汝多知乎, 译句谁说你知道的事情多呢, 检测目标一 2、熟练背诵《两小儿辩日》 检测目标二 3、向亲朋复述故事,并与他们探讨体会。 检测目标三 反思 《两小儿辩日》是本课中的第二篇文言文,但因其富于童真童趣,所以我把它作为第一篇文言文来进行教学。小学阶段的文言文学习是为了中学时大量学习文言文作辅垫,激发兴趣,打下基础。
因此第八组导读中明确指出:“本组课文将引导你初步接触一下文言文”,“第一次学习文言文,要对照注释,一字一句地读,争取通过自己的努力,把课文读通,读懂。”因此,在进行教学设计时,我以激趣、学法为根本目的,紧扣教材,设计了“读??释??演”这个脉络清晰的教学环节。 我首先由课题入手,激发学生急于学习本文的兴趣。“读”是阅读教学的主要方式,在教学中我将“读”贯穿始终。本课朗读分为三个层次: ,、读通:通过生试读,师范读、个人练读等多种形式,将文言文读通。特别是:能正确断句。 ,、读懂:通过引导,让学生自主发现学法,并在交流合作中加以应用。 ,、读好。联系生活体验,激发读的兴趣。让学生模仿古人吟咏的样子来有滋有味地读。通过这不同层次、多种形式的读,让学生初步感知古文的语言特点,积累语言,从而热爱古代灿烂的文化。
发表回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