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

posted in: 办公技巧 | 0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PPT课件(27页珍藏版)》请在读根文库上搜索。

1、 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湖南中医药大学儿科学 ITP . 概述 一、定义: 又称为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是小 儿常见的 出血性疾病 。 临床特点:皮肤、黏膜自发出血,伴有血小 板减少、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 臂试验阳性。 束臂试验: 又称为毛细血管脆性试验。当毒物刺 激或药物过敏等发生时,毛细血管的完整 性受到破坏,其脆性或通透性增高,就会 出现束臂试验阳性。 试验方法是用血压计的袖带以加压的 方法,暂时截断血流,持续 5 10分钟。之 后于前臂屈侧皮肤划直径 2.5cm的圆圈,计 数圈内出血点的数目。正常男性出血点少 于 5个,正常女性少于 10个。 二、发病情况: 发病年龄多

2、在 1 5岁。男女发病比例无 差异。春季发病数较高。主要致死原因为 颅内出血。 病因病理 1、病因 约 80%在病前 3周左右有病毒感染史, 且多为上呼吸道感染。 亦有注射活疫苗后发病者。 常用的活疫苗有麻疹疫苗、脊髓 灰质炎疫苗、鼠疫疫苗、卡介苗,这些 疫苗由毒力弱的活的病原微生物制成。 发病机理: 在发病前常有急性病毒感染史,病毒感染使机体 产生相应的抗体,这类抗体可与血小板膜发生交叉反 应,血小板受到损伤而被单核巨噬细胞系统所消除; 此外,在病毒感染后,体内形成的抗原 -抗体复 合物可附着于血小板表面,使血小板易被单核 -巨噬 细胞系统吞噬和破坏而导致血小板减少。 患儿血小板相关抗体 (

3、PAIgG)含量比正常小儿明 显增高。 血小板膜抗原 血小板自身抗体 血小板 单核 /巨噬细胞 Fc受体 患者血清中含有抗血小板抗体 (IgG)。具 有破坏血小板的作用。 抗体不但使血小板破坏增多,还造成巨核 细胞增殖和成熟障碍 。 血小板与巨核细胞有共同抗原性,抗血小 板抗体同样作用于骨髓中巨核细胞,导致巨核 细胞成熟障碍,巨核细胞生成和释放均受到严 重影响,使血小板进一步减少 。 临床表现 有原发和继发之不同,小儿以原发性最多见。原 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特点为 皮肤粘膜广泛性 出血,出血程度与血小板的数量有关 。 皮肤、粘膜 :见瘀点、瘀斑,瘀点多为散在针尖 样大小,四肢、面部、受压处多

4、见,颜色或红或青 紫,压之不褪色。 可伴有鼻衄、齿衄、尿血、便血等。严重者可并 发颅内 出血 。贫血和轻度肝脾肿大。 临床分 3型 新诊断 ITP:确诊 12个月 新诊断型与慢性型的特点 新诊断型 :本病呈自限性经过, 85-90患 儿于发病后 l-6个月内能自然痊愈。约有 10 转变为慢性型。 慢性型 :男女发病数约 1: 3。病程呈发作 与间歇缓解交替出现。约 30数年后自然 缓解。反复发作者脾脏常轻度肿大。 实验室检查: 1.血小板, 出血时间延长,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 阳性 临床分型:可根据血小板减少的程度判断出血轻重: 血小板 100 109/L而 50 109/L,仅在外伤后出血

5、; 血小板 50 109/L ,可有自发出血; 血小板 20 109/L ,可见明显出血; 血小板 10 109/L ,出血严重 2.骨髓 : 新诊断型 骨髓巨核细胞数正常或增多。 慢性型 骨髓巨核细胞数量明显增多,但产板细 胞减少。 3.血小板抗体测定: 主要是 PAIgG增高。 可有 血小板相关补体 (PAc3)阳性。 4.血小板寿命测定: 存活时间明显缩短,甚 至只有数小时(正常为 8-10天) 5.束臂试验 诊断要点 1. 临床以各种 出血 为主要症状。 2. 血小板计数 100 109 L ,出血时间 延长和血块收缩不良,束臂试验阳性。 3. 骨髓 巨核细胞增多或正常,幼稚型和 或成

6、熟未释放型巨核细胞比例增加。 4. 血清中检出 抗血小板抗体 ( PAIgG)。 5. 需 排除其他 引起血小板减少的疾病。 鉴别诊断 过敏性紫癜: 为出血性斑丘疹,对称分布, 成批出现,多见于下肢和臀部,血小板数 正常,一般易于鉴别。 再生障碍性贫血 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严重细菌感染和 病毒血症均可引起血小板减少。化学药物、 脾功能亢进、部分自身免疫性疾病(如系 统性红斑狼疮等)、恶性肿瘤侵犯骨髓和 某些溶血性贫血等。 治疗 1.一般治疗 在急性出血期以住院治疗为宜,减少活 动,避免外伤,明显出血时应卧床休息。 局部出血者应予以压迫止血,如鼻 衄严 重时应以肾上腺素棉球或用油纱条填充鼻

7、腔 以止血。 积极预防及控制感染,避免服用影响血 小板功能的药物。 2.肾上腺糖皮质激素 一般用泼尼松,每日 1.5 2mg/kg ,分 3口服,视病情逐渐减量,疗程一 般不超过 4周。重度病人的初始治疗宜采用冲 击疗法:地塞米松每日 1.5 2mg/kg,或用甲 基泼尼松每日 20 30mg/kg ,静脉滴注,连用 3天后,改泼尼松口服,待出血减轻,血小板 上升后减量、停药。疗程一般不超过 4周。 其主要作用是: 降低毛细血管通透性;抑制血小 板抗体产生;抑制单核巨噬细胞系统破坏有抗体 吸附的血小板。 3.丙种球蛋白 大剂量静脉注射丙种球蛋白。 常用剂量每日 0.4g/kg,静滴,连用 5天

8、。或每 日 1g/kg静滴,连用 2天,以后每 3 4周一次。 其主要作用是: 封闭巨噬细胞受体,抑制巨噬细 胞对血小板的结合与吞噬,从而干扰单核细胞吞 噬血小板的作用; 在血小板上形成保护膜抑制 血浆中的 IgG或免疫复合物与血小板相结合,从而 使血小板避免被吞噬细胞所破坏; 抑制自身免 疫反应,使抗血小板抗体减少。 4. 血小板输注 急性 ITP患儿血循环中有大量 PAIgG,输入血小板会很快被破坏,故一般不主 张输血小板, 只有在发生颅内出血或急性内脏 大出血、危及生命时才输注血小板。 每次 0.2 0.25U/kg,隔日 1次,至出血减轻,血小板达到 安全水平( 30 109/L)。并

9、需要同时予以大 剂量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减少输入血小板被破 坏。 5. 脾切除 适用于慢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 一般认为,病程超过 1年,用激素及免疫抑 制剂等多种疗法无效,出血症状严重,年 龄在 6岁以上为脾切除指征。巨核细胞减少 (术前必须做骨髓检查)、血小板抗体增 高者,手术效果不佳。 6.免疫抑制剂 治疗慢性 ITP.如长春新碱,环磷酰胺,环孢素 A等,单药或联合化疗。 副作用较多,应用过程中应密切观察。 骨髓抑制,可能发生粒细胞减少或缺乏症; 肝功能损害,使谷丙转氨酶( SGPT或 ALT) 增高; 性机能损害,尤其是男性,少数可发生不 育; 脱发; 出血性膀肌炎,血尿增多; 恶心、呕吐

10、、食欲不振等胃肠道反应。 7. 其他对症治疗 有或疑有感染者,酌情 合理使用抗生素; 有出血倾向者给予大 剂量维生素 C、安络血和止血敏等止血剂。 【预防与调护】 一、预防 1. 积极参加锻炼,增强体质,提高抗病能力。 2. 积极寻找引起本病的各种原因,防治各种 感染性疾病。 二、调护 1. 急性期或出血量多时,卧床休息,限制患 儿活动,消除紧张情绪。 2. 大出血者,应绝对卧床休息。 3. 避免外伤和跌扑碰撞,防止创伤和颅内出 血。 预后 本病呈自限性过程, 85%-95%患儿于发 病后 1-6个月内能自然痊愈。约有 10%患儿 转变为慢性型。慢性型患者病程可迁延数 年,但最终约有 30%-50%病例自然缓解痊愈。 病死率约为 1%,主要致死原因为急性期颅 内出血。

发表回复

您的电子邮箱地址不会被公开。 必填项已用*标注